![]() 日志正文
|
||
古城名医 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时的铁岭古城有中药铺13家,最大的有万和堂、义和堂、宝和堂、水源堂、广生堂、葆生堂等,这其中规模最大、资金最雄厚的是义和堂,有资本金80000吊。早年间的中药铺一般都设有为患者看病的大夫,人称坐堂医,它起源于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坐堂行医”的典故。张仲景,人称医圣,他当官的时候为了能给百姓治病,就想出了个办法,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时就在自己的衙门里,坐在审案的大堂上给百姓瞧病。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药铺里坐诊的医生称为坐堂大夫,而各地中药店的名称也就多冠之以“堂”了。图 坐堂医生诊脉看病、开方子,而药师就在柜台后面的大橱柜中那些层层叠叠的小方格抽屉里取药,这种看病“抓药”、诊所和药房合一的中医传统模式延续了千年,顺应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百姓也觉得很方便。据说那时铁岭城内医术最高的要数东关万和堂的东家王子民了,他除了是药房的掌柜又是坐堂看病的医生,当时的报纸夸他医术是:“济世活人咸称名医实儒医也”。王子民有威望,自然成了铁岭药行的负责人,由于“本埠医生多半目不识丁强记几个成方即出而问世往往杀人无形”,为了改变这种草菅人命的现状,1910年,经王子民提倡开办了医学研究所,要求行医者每星期需在研究所学习若干时间,而且未经过研究所考核合格的不允许行医。1922年,王子民感叹“中国医学日渐沦亡”,又不辞辛苦在铁岭南关成立了“铁岭医学校”并自任校长,此举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纷纷慷慨解囊,捐款1200余元。学校成立后,学生在校三年,主要是学习中医学。王子民看到女子来学医的很少,于是在第二年,又不惜花重金在医学校内设女子医学校一所,聘请名医“专授中西医术培养女子医材”,原定计划招生名额40人,因报名者踊跃又进行了扩招。1926年,学校又增加西医课程,由王子民曾在奉天南满医科大学毕业的儿子王奉周任教,并经常安排学生去西关日本满铁医院实习。医学校除了培养医生外,还做公益事业,为了防止天花牛痘的发生,救济社会青年,王子民特地在学校组织了每星期日面向社会施种牛痘的活动。因为王子民医术精奇又急公好义,故历年来都被警所及监狱聘为义务医官,他不辞劳苦,逢召必至,对警察事务所的防疫工作和“对于监狱警所人犯诊治尤为热心全活者众”。1922年县警察所高舜廷所长还以警察所的名义赠给王子民匾额一方,上写:医林泰斗,全县很多人士前往祝贺。1924年,又因王子民“医学渊深急公尚义前经警所呈请省长发给匾额一方文曰痌瘝在抱(注:意思是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送匾当日“由警所拉出全队大作音乐炸炮齐鸣将王省长亲书之匾额抬送于东关万和堂门前悬挂用作纪念以资励”省长亲自手书匾额,这应是平民得到的很高荣誉了。医学校的学生欢呼雀跃,创作歌曲一首传颂,歌曰:“为医比为相名论昔哲传医人医国非等闲……”。1926年下半年,如日中天的万和堂风云突变,据当时报纸报道说:“万和堂医药店为王子民所设王氏精歧黄一时有国手之号悬壶二十余年逐渐发展已居然为小规模之发行药店矣近来王氏觉操劳费力无意前图竟终止营业矣闻王氏过劳之原因为柜伙无一干材足托柜政事无巨细皆在王氏一身之故然二十余年店中聘人已多而竟无一人足以有为”王子民决定把店铺出兑,铺面兑金5万元。本来办得好好的,怎么就因找不到接班人就不行了呢?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起内讧了,“邑东大街万和堂药铺自正月开市既发生内讧经多说项亦无效果迄今未能悬壶兹闻该号股东王子民氏决计收束将号内一切铺垫陈设暨现存药材完全出兑刻已有前在义和堂药店医士潘镜波等拟接该号一切”(《满洲报》1927。3)。虽然王子民急流勇退,但他对铁岭医务所作的付出功不可没。图 而在此时,又有一位医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他就是在南满医科大学毕业的傅颖宾。有资料说,“傅颖宾于1898年生于城西阿吉古城子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中学毕业后,考入奉天的南满铁道医学堂,“曾在本邑南满医院充当医士现因受邑西关福寿药房之聘在该药房充当医士闻该氏所治之病手到病除”。据1924年10月的《满洲报》记载:铁岭“西门外广裕大街福寿医院,该院创始人者为日人,后让渡于祝化民氏,嗣祝改就宏寿医院,于是福寿医院转归于傅颖宾氏,傅君毕业南满医学,得学士学位,宅心仁慈,医术精深,无论病势如何,一经着手莫不霍然,倘病势轻微无诊治之必要者,傅氏则婉言晓谕其无须食药,病者既节药费且得安慰,傅氏弃重利而不欺人诚医界之罕见者,是以被其惠者罔不道其盛誉,故营业之进步,真有一日千里之概,记者环顾邑医如傅氏者寥若晨星,谓为医士之巨臂犹不足状其万一焉”,虽不乏溢美之词,但傅大夫的医术当时也算是首屈一指的。 傅颖宾当上福寿医院院长后,因“南关医学专门学校原系万和堂经理王子民创办后因款项支绌教员难请乃归城内福寿医院傅颖宾院长接办傅君曾毕业于南满医科大学学术优良经验宏富接办后自任教授并于每日午后率该校生徒到院实习凡关于生理解剖等医术无不悉心指教故该校成绩大有起色”。由于傅大夫品学兼优、医术精良,福寿医院“自开院以来傅君秉持济世之婆心施治病夫药价廉故抱授权薪忧者经傅君治得庆更生乐土者颇不乏人每日车马临门求医络绎”。报纸曾报道了这么一件事:“有开原人吴姓患病年 久不愈面黄肌瘦饮食不思屡医不效闻名来院申述苦况乃傅院长 见之症形甚难疗治先云服药两剂如何再行来院看看乃将两剂药共花奉洋拾贰元该君带药而返家用水服之一会乃症大见功效又服之立全大好矣花钱不多治症不上可称良医济世活人”,记载了傅院长 的高超医术和品格。 当时能和福寿医院一较高下的还有城内的宏寿医院,据伪康德三年(1936年)县商工各业统计表记载,宏寿医院成立于民国12年(1923年)4月,是由福寿医院出来的祝化民所开设并自任院长的。据报载:“本邑宏寿医院院长祝化民医理精通药价从廉早为各界所钦仰故踵门求医者终日不断近闻该院长为优待病人起见特在该院修设养病室十间均修理洁净异常每间内除设卧床外凡一切应用之物亦元不尽备并用看护人一名专为侍候病人一切宜”祝院长本人“学识渊博经验宏富忠诚和美品格端方内外两科无不精通应酬主顾贫富如一且药资低廉每于春秋两季必施诊一月故市有有‘及时雨’之称凡男女诸症经祝大夫调治无不着手成春”。据说他曾经只用几付药就将桑园岭张建斗家重病患者起死回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张家感谢祝大夫的妙手回春,还特地制作了写着“亚东和缓”的匾额送给祝大夫,悬挂在宏寿医院。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虽然铁岭城内的药店医院有数十家,但福寿和宏寿却是古城最有影响的医院,据民国22年《铁岭县志》记载:“每年春季四五月之间福寿医院院长傅颖滨宏寿医院院长祝化民或在其本院或在本城内关帝庙为人施种牛痘不取其资”。有疫情流行时,县里都会将这两所医院设为临时传染病医院。 伪满时期,县里成立县立医院,聘用傅颖宾担任院长,1937年,伪铁岭市成立,县立医院被市里接收,改为市立医院。傅颖宾辞去院长职务,又再于城内中央街开设独资经营的福寿医院。开在城内中央东大街32号、祝化民的宏寿医院,1940年4月29日凌晨4 时,突遭大火,虽经消防队竭力施救,但“门市房五间内外用西药以及其他物件甚多均付之一炬,损失共约一万余元。”着火时祝院长在沈阳未归,闻讯赶回来已经晚了。灾后宏寿医院虽有所恢复,但从此风光不在,院长也换成了祝恩深,应该是祝化民的后人吧。 铁岭解放后,傅颖宾拥护共产党,热爱新中国,主动向政府申请将福寿医院无偿献给国家,福寿医院后更名为铁岭县银州镇人民医院。 无论王子民、傅颖宾还是祝化民,作为古城有影响的一代名医,他们都为铁岭的医疗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百年铁岭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最后修改于 2022-12-26 10:07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铁岭拾遗(45)创办《铁岭公报》
下一篇:铁岭拾遗(43)古城消防队简介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