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铁岭过中秋

分类:铁岭记忆
2023-09-27 13:53 阅读(?)评论(0)
          百年前铁岭过中秋
   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周公旦所著《周礼》一书中(有说成书于两汉之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到了唐朝初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月饼于宋朝开始盛行。明清时的中秋节已经与春节、端午成为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佳节。中秋赏月、拜月,阖家团圆吃月饼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除此之外,祭神也是过去过节必不可少的内容,“奉天北地方往往于是夕列鬼像于庭中祀以毛豆(即青豆,大豆之未成熟者)盖俗以月中有鬼鬼喜毛豆故也于节之三二日前家家具酒肴以待徍节街头巷口徧成果实月饼之市以此日祭太阴故家家食月饼”。神仙供毛豆,凡人食月饼,各取所需。
   百年前的铁岭人是如何过中秋的呢?史料甚少,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铁岭县署礼俗统计》也只是扼要告诉我们:“(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是日民众一律休息一日至晚间各户纷纷供月并食月饼果品以资庆祝”。
   1907年奉天的《盛京时报》曾这样说铁岭的中秋节:“中秋节日凡旗民官廨及各局处悉悬灯结彩往来中途者皆衣冠齐楚彼此登堂叩节各学堂向章节假二日今遵学部新章放假一日又值星期于是学生稍有未惬至各商家午前尚应酬主顾过午即收市到处铙鼓喧天大开筵宴是晚明月当空家家罗列瓜果供月爆竹声与铙声相应相合颇有太平景象”。
   1919年,《泰东日报》以“一片秋节热闹声”对铁岭的中秋节作了评论:“中国之官界尽日吃喝玩乐与平民比之盖无日而非节也然过节日亦自有特别出色之处如停止办公三日节日悬国旗各公署公宴互叩节禧等事”。“大小铺商于过年过节无不重视而近岁之特象有酒食之增加休息之减少是也盖生活程度日日增高商家亦自应随时以转变故酒食之增加为势所必至者至近日之商界事务日益纷繁节令与常日所差无几”。老百姓“对于过节思想向来未改但今年年景不佳柴米高贵饱暖之外有不暇多顾者故今年市上办节之人及办节人所办之物均见减退”,说的是铁岭,但也是整个东北的写照。
   过中秋节,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那时候节前几天,铁岭的个体点心匠会相继在各处搭设席棚,安置炉灶,现场制造月饼出售,被当时的人称作“月饼棚”,因为其用料成本低,所以月饼价格也相对低廉,很受平民百姓的欢迎,买的人比较多。到了伪满时期,经济不振,中秋节的月饼粗制滥造,掺合了一半苞米面在里面。
   中秋节县里各机关、学校、工界照例都会放假,而店铺商号上午还要营业半天,只是在当天下午关门歇业,让“柜伙分班游玩或休息”。节日期间,广裕街上的清乐茶园及三道街落子园的演出格外繁忙,临时加场,招揽观众,好趁着过节多挣点钱。城厢警察署也不能闲着,加派警力,分布到各主要街巷,“荷枪戒备以维秩序而防意外”,更要防备抗日武装的打击。
   转瞬百年,岁岁中秋,今又中秋,虽传统的过节方式没有多大变化,但今天的我们和祖辈们比起来却是安乐和祥,幸福感满满。

  最后修改于 2023-09-27 14:2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