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商铺招牌--幌子

分类:铁岭记忆
2024-03-12 16:10 阅读(?)评论(0)
         昔日商铺招牌--幌子
   古时的店铺做买卖不像今天这样,在店门上挂着一目了然的大字牌匾,告诉人们店铺经营什么。最初也只是随便将一块布置于竹竿头,如旗帜一般立在店门前招引顾客,因此上也就有了形像的称呼--“幌子”(也叫“望子”,取‘一望便知’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经济的日益繁荣,幌子有了新的进化,不仅用布,还会用木、铁及各种材料制成,而且幌子上除了写字外,有的会画上所售商品的象征图案,有的就干脆挂上了要卖的实物。
   明、清以来,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民间色彩的幌子制作得更加考究,更加多样。
当时的幌子大体可分为几种:1,文字幌:直接在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布或木板上书写或镌刻文字。字体多为艺术体,字数一般比较少,多为一两个字,如当铺的幌子,就简单写一个“当”字;茶馆挂的是“茶”字幌;裁缝铺挂“成衣”字幌,当然啦,也有的幌子字写得多些,如旧时的剃头匠,往往悬挂白布旗帘为幌子,除了在上面写上“理发处”三个字外,有的还会在它的两边写上“朝阳洗脸 灯下剃须”的字样。2,形象幌:用所售商品的模型作幌子,最常见的是药铺的幌子,由几块四周为白色,中间一个黑色圆的木板(或铁板)组成。上下都是直角等边三角形,表示半贴膏药。中间是矩形,表示一整帖膏药,将它们用链子串接后挂起来。还有切面铺,将面条状的布条捆成一把挂在门端当成幌子。3,实物幌:即卖什么挂什么。如烟袋铺、估衣铺等,直截了当将锃亮的烟袋、半新的衣裳系在门外。棉布店则将棉花团成团像挂灯笼似的拴在门口,布铺挂的样式最多,有各种颜色的绒线或毛巾、腿带、布头等等;据说卖猪油、猪下水的店铺,门前会悬挂一串猪尿泡,好似白色的气球。因为实物最直接,一般民众不会因不识字和猜错图案进错门,所以街面上实物幌最多。有些店铺觉得实物挂起来当幌子有些小,无法引起大家的注意,就会将放大后的实物模型做成幌子悬挂在门前。在铁岭的东门里,就有一家鞋铺,门前挂着一只好大好大的靴子模型,离老远就能看得到。图
4,象征幌:因有些出售的商品是无法悬挂的,店铺就会以商品的象征物为幌子来暗示要出售的商品,从而引起人们的联想。如卖酒的店铺,如果不用“酒”字幌,就会悬挂一个木制的酒葫芦模型,古代以葫芦装酒,暗示此处是卖酒的。粮店将盛米的斗挂在门前;颜料店前挂着各种颜色的小木棒;糕点铺的檐下垂着小牌牌,每一片都写上各种点心的名称……日久天长,人们见到这样的幌子,便马上猜出商店是卖什么的了,幌子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公认的商业招牌。图
   幌子的样式分横幌和立幌,横幌就是在屋檐下探出来的杆上挂幌。立幌就是在门前立个幌杆,将幌子挂在杆子上。幌子上一般还会装饰一些饰物,如:龙、虎、麒麟、凤凰、蝙蝠、双鱼、石榴、牡丹、菊、松、莲、桃、如意、元宝等,一是图美观,二是盼吉祥辟邪。幌子作为自古以来的商业标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显露出民间的智慧与创造。由于幌子形象、生动、通俗的特点,让人一看便知店铺做什么的,因此上各行各业都会在店铺门前高挂幌子招揽生意,商家认为门前的幌子除了展示店铺所售的商品外,随风飘动的幌子还能为其招财进宝。
   东北各地的幌子样式上基本差不多,艺术的文字、形象的比喻、逼真的模型,连侵占东北的日本人也对幌子(日本人称为“看板”,)的丰富多彩十分惊叹。
   铁岭古城的店铺幌子在当时的东北非常有名,各式各样的招牌成为了繁华闹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1909年的《盛京时报》曾有过报道:“铁邑各丝房均以妆饰门面为招徕顾主之第一义先是万源永永庆东二家幌杆妆饰鲤鱼卧莲海献岑楼形式兹于日昨见桥子南义和丝房杆妆饰双狮形式亦甚可观”。为了招揽生意,东关的万源公丝房尚未开市做生意,预先立起来的幌杆就花费了三千元,可见商家对幌子的重视程度。图
   今天,幌子已成为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许想到的只有小饭馆前高挂的幌子了。幌子呈圆筒形状,上部点缀纸花,下部垂穗飘动,中间饰以金色福寿图案,用三根绳子吊起,迎风飘摆如灯笼状。幌子看似普通,其中的说道还是很多的:三根吊绳代表麻花,圆筒代表蒸笼,上面装饰大花代表馒头、包子、下面垂穗代表面条,圆筒上的吉祥图案寓意生意兴隆。幌子的颜色有红有蓝,红色的为汉族开的饭店,蓝色幌子是回民的清真饭店(店内不允许含有猪肉、猪油的饭菜入内)。一个饭店挂几个幌子也是有规矩的,它代表了饭店的规模和厨师厨艺的高低。挂一个幌子的是小吃部,档次低,价格便宜,以卖主食为主,如包子、饺子、面条、烧卖等,当然也有简单的炒菜,反正进来就是吃饭,有啥吃啥,很少有人在此喝酒。一般挂两个幌子的饭店比较多,相当于普通大众饭店,来的多是小酌、便宴、会朋友。挂四个幌子是大饭店了,首先要地方大,能放几十张桌子,而且备有单间雅座,可以包办酒席,随意点菜。没有实力的饭店是不敢挂四个幌的,如果客人点的菜做不出来是要砸招牌的。饭店开门营业了,必把门前幌子挂起,欢迎八方大肚客“知味停车、闻香下马”,晚上饭店打烊了,幌子才许摘下。如今铁岭还有极少的饭店保留着挂幌的习惯,但没有了规矩,幌子懒得再挂上摘下了。随风摇曳的幌子在满街绚丽彩灯和牌匾的海洋里,似乎在给我们讲述着昔日的市井风情。
  最后修改于 2024-03-12 16:2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