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日本商船"铁岭"丸

分类:铁岭记忆 | 标签: 铁岭  
2024-01-11 15:11 阅读(?)评论(0)
        短命的日本商船"铁岭"丸
  1905年,中国东北爆发日俄战争的第二年,日本控制了大连港后,日本大阪商船株式会社辖下的“舞鹤丸”商船率先开进了大连港,开行了日本到中国大连,每周一次的定期航班。1906年,又有四只航船加入了日本到“满洲”的航线,它们是:大义丸、大仁丸、开城丸和铁岭丸。“铁岭丸”是客货两用船,吨位达2143吨,当时也算只大船了。
  一艘跑日“满”航线的日本商船起名--“铁岭”,说明百年前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铁岭古城在日本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铁岭的影响力超过了奉天,因此上日本商船冠名"铁岭"也就顺理成章了。图
  日本开通到中国东北的海上航线,再与南满铁路对接,利用车船连动的运输网,大肆窃取和掠夺东北的煤炭、钢铁、大豆等物产资源:通过这条航线,将大批日本人移民到中国东北:通过这条航线,倾销本国滞销商品……,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在这条航线上运输的船舶,其中也包括铁岭丸。
  1909年的10月26日,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击毙了时任日本枢密院议长、首任日本驻韩国统监伊藤博文。这个伊藤博文也是在当年乘坐从日本门司港出发的“铁岭丸”抵达大连港的。图
  "铁岭丸"作为日本大阪到中国大连间的定期航船,为日本对中国的入侵和掠夺推波助澜,但它也是短命的。根据资料记载,1910年7月21日上午10点20分,“铁岭丸”从大连启航驶往日本门司港,船上装有从中国东北掠夺的大豆和豆粕、豆油共计约489吨,军用物资约40吨,还有邮寄的大小包裹132个。船上有船员65人,搭载的乘客198人,其中一等舱6人,二等舱14人,三等舱119人,共计263人(其中包括日本兵59人)。一等舱的乘客有:英国驻大阪的副领事,日本步兵大尉大须贺常信,日本商人中户安次郎,机关士平泉郁哉、官员冈部二郎和一名俄国人。二、三等船舱中的乘客有商人、官吏、军人、满铁社员……,在乘船回国的日本兵中,军衔最高者是原步兵第44联队附马屋原宽少佐和弘前宪兵队长那须太三郎少佐。当时日本第11师团22旅团的司令部设在铁岭,下辖第43联队在铁岭驻扎,在这条船上就有日军43联队的一等军医日下三成、中尉本村致明和三个二等兵,还有关东仓库铁岭支库的一等计手西田政治。图
 “铁岭丸”从大连出海第二天就触礁沉没了。日本大阪商船株式会社的社长中桥德五郎在1910年8月6日给日本海军次官财部彪的海难报告中讲述了“铁岭丸”出事的经过:出海的第二天清晨就开始出现了往日少有的浓雾,整个海面处在大雾笼罩之中,只能走走停停,到了夜晚浓雾依然不散,环境恶劣周边无法辨认,商船在晚7时54分,于朝鲜半岛的盂骨群岛中竹岛灯塔附近误触暗礁后船舱进水下沉,当时,“铁岭丸”船长依藤命令放下船上的六艘救生艇救人,以后几天,漂浮在海上的救生艇上人员陆续获救。据后来生还的目击者回忆,由于人太多,救生艇少,最后还有船长和一等运转士、机关长及其它下级船员及船客(大多是三等舱的)无法登艇,留在了船上坐以待毙。留在船上的94人中,经过赶来救援的船只在海上十多天的搜救,除飘浮物外只找到9具尸体,其它85人葬身海底。图
  近百人葬身大海,“铁岭丸”海难无疑是个悲剧,但是东北人民经受日伪统治40年的苦难,更大的悲剧才刚刚开始。“铁岭丸”完了,而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止。

  最后修改于 2024-01-11 15:3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