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地运所原是“递运所”吗 出铁岭,过柴河,沿102国道向北不远有个村子名叫“地运所”。关于“地运所”村名的来由,过去有文章说:地运所位于城郊东北3公里,明初朝廷于此设驿站以传递物资、书信,故名“递运所”。民国年间演变为“地运所”,沿用至今。 据史料记载,明代的驿递制度中有三大驿递机构:驿站、急递铺和递运所。驿站用于迎送使客,急递铺传送紧急公文,而递运所的基本职能是传输货物,当然有时也参与使客的迎送和犯人的交接、公文的递送。 明代毕恭编写的《辽东志》指明:铁岭县内的驿站有两处,一名“嚚州驿”(辽金称铁岭为嚚州),设在铁岭卫西关,一名“懿路驿”在铁岭南,还有一个“递运所”也在西关。康熙年《铁岭县志》“驿站”记:“旧志嚚州驿在城西关地基无考康熙九年设站于泛河东里许为泛河站南至奉天府北至开原站户端设于邑民无预然在县治境内故志之 ”,却都没有提到城东北3里还有个明代的“递运所”。 铁岭的地运所村真是过去的“递运所”吗?1931年《大亚画报》上刊登的一则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故事大意说:今天的地运所村原有一口古井,“井栏上缚铁锁通于井底,不知其端达于何处,村名以是得焉。相传昔年有好事者外提其锁,意欲观其所以。未竟,则闻地下轰轰作声,愈提声愈大,遂惧而投之。于是群讶地下所锁者为龙,后亦无敢效之者矣。”一个民间传说揭示了“地运锁”村子的名子而来。图 今天的“地运所”村名究竟是由历史上的“递运所”而来,头一个字改了“地”,还是由民间传说中的“地运锁”而来,最后一个字变了“所”?我支持后者。
最后修改于 2023-12-23 18:17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短命的日本商船"铁岭"丸
下一篇:让鲁迅转变思想的老照片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