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往事:1984年,铁岭有了自己的无线电台

分类:铁岭记忆
2024-04-28 14:23 阅读(?)评论(0)
     铁岭往事:1984年,铁岭有了自己的无线电台
   铁岭作为一个辽宁北部的农业地区,多年没有无线广播电台,党和政府的宣传全靠“有线广播站”的小喇叭传送。1983年12月,在铁岭地区“地改市”前夕,中央广播电视部批准铁岭成立“铁岭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4月30日上午9时,铁岭地区党政军民各界1600多人齐聚红旗电影院,召开了热烈庆祝铁岭人民广播电台成立的大会。铁岭地委、行署领导王占、金维江、师小帆、曲沛林、军分区副政委朱连柏等同志出席了大会。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安景林、省广播电台台长郭东义、总工秦修和等同志也专程从沈阳赶来参加大会。(请柬)
   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王堃骋还为铁岭广播电台的成立书写了条幅:“龙首腾飞党又增喉舌耳目 沈水欢歌辽北多知心朋友”。(条幅)
   成立大会上,地区广播电视局局长韩大夫做了筹建电台的工作汇报。地委副书记王占代表地委、行署讲话,号召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和支持广播电台的工作,并向广播电台的全体工作人员提出要求,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本着“人民电台为人民”的宗旨,把节目办好、办活,树立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思想,为建设美丽富饶的辽北做出更大贡献。(会场)
   5月1日早上5点40分,铁岭人民广播电台开始第一天的正式播音,辽北从此告别了没有无线广播的历史。空中电波将声音传到千家万户的“戏匣子”里,人们手中的半导体也接收到了铁岭电台的节目。当天晚上在省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中播发了铁岭人民广播电台成立的消息:“正当全省人民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时候,传来了铁岭人民广播电台诞生的喜讯。这不仅是铁岭地区三百多万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省广播事业迅捷发展的一个突出成果。铁岭人民广播电台,从去年12月16日中央批准成立,到现在开始播音,仅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迅速地建成一座中波广播电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铁岭地委和行署对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十分重视,地委曾专门召开两次研究广播电视的常委会,地委和行署的主要领导同志还两次到地区广播电视局,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亲自动手解决一些重大问题。他们建台迅速的另一个原因是,铁岭广播电视局的同志,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上自局长、台长,下至一般工人干部,锐意进取,团结协作,废寝忘食,努力奋斗,赢得了全地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赞扬和支持。在铁岭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之际,特向你们表示热烈地祝贺,并致以节日的慰问!祝愿你们在新闻改革和广播事业的全面改革中,取得更大的成果,祝愿你们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时刻表)
   铁岭人民广播电台最初的播音为每天3次,早上5点45分开始播音,晚上10点30分结束,播出时间约10小时。在5月1日铁岭电台开播当天还播出了电台的第一首《每周一歌》--《奋飞吧,铁岭》。歌词是由当时的铁岭地委书记曹明远所写的,歌词写到:“龙首山上,腾云的宝塔,映衬着银冈书院紫白色的丁香花,蓬勃向上的铁岭人民,众志成城,开拓前进,振兴中华。像周总理那样,倾心四化,像张成仁那样,拉车不止,甘把热血洒。英姿勃发的铁岭人民,誓让龙山起舞,柴河欢笑,大地如朝霞。”表达了铁岭人民的心声。
   电台每天除了转播中央台和省台的新闻外,还有15分钟的家乡新闻节目。除此之外,在采编人员的努力下,还办起了贴近听众的农村、科技、生活类栏目。由于当时的电视机尚未普及,且节目少,电台的文艺节目丰富了铁岭人民的业余生活,收听电台节目成了市民的乐趣。一位远在日本的友人收听到了铁岭电台的广播后,也曾来信表示祝贺。(省机校学生收听广播)
   新成立的铁岭人民广播电台,包括采、编、播、技术、后勤人员,编制为55人,电子管发射机设在325转播台,功率为1000瓦,电台频率为中波1602千赫(后改为1413千赫)。由于在工人街新建的广电大楼还在紧张施工中,电台暂时借用铁岭县武装部办公楼工作。1985年2月铁岭广播电台迁入新落成的广电大楼,工作走上正规。(广电楼)


  最后修改于 2024-04-28 14:2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