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七鼎龙潭寺旧史

2023-08-21 10:56 阅读(?)评论(0)
           开原七鼎龙潭寺旧史
   在开原市威远堡镇的龙潭山中有一座辽北知名的佛教寺院,全名叫“七鼎龙潭寺”。数座佛殿坐落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之中,在山间的平地上还有水潭两处,碧绿清凉,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成了人们旅游和纳凉的好去处。
   龙潭寺的名字起源于寺前的两个水深莫测的水潭,“相传龙潜其中,每逢阴雨,潭呈白气,结为云雾,土人以为神,每逢旱魃一经祈祷,则甘霖之验如响。”因如此灵验,据说清光绪帝曾颁下御笔匾额,上书“威靖沧澜”,悬挂于佛殿之中。为何在“龙潭寺”的寺名前又冠之以“七鼎”呢?是因为“龙潭山山岗绵亘起伏成七峰,其形如环,集成七瓣莲花,四围成为天然之垣墉。”寺庙周边被龙潭山七峰所围,与寺庙相辅相成,合为一体。何为“七峰”?据东北旧报记载:“龙潭之七峰,盖以七鼎龙潭寺言之,一曰挂月峰,在东面山门之北,皓月东升,先映颠峰,如挂林杪,故曰挂月。二曰凌霄峰,位于山口之西北面,山颠有玉皇阁,故以名之。三曰拂云峰,为本山最高之绝顶。如阴雨时徘徊腾望于峰颠,则云生足下,恍若仙路,故名以拂云。四曰叠翠峰,峰上绿树重重,青翠欲滴,故曰叠翠。五曰观澜峰,俯瞰寇河,蜿蜒如带,乃取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名此峰曰观澜。六曰莲华峰,因形肖莲花且在观音阁上,遂取双关之意以名斯峰。七曰一拳峰,形同如拳,故峰之命名即取一拳,石之多之意。”因山门外还有两峰:迎晖峰和朝霞峰,故开原县志也记为九鼎龙潭山。看起来,“七鼎龙潭寺”的寺名起得还是很贴切、很有讲究的。
   龙潭寺原系古刹,始建年代不详。据上世纪二十年代所蓍《满洲旧迹志》书中说,寺庙早于清乾隆年,当初为一小小的龙王庙,乾隆年间又重建,山门上悬挂的“七鼎龙潭寺”匾额上就曾记有“乾隆五十七岁壬子菊月日建”(注:公元1792年,农历九月)。《泰东日报》1938年时曾刊载过“龙潭寺沿革志”,文中讲到:“龙潭山在前清乾隆时代始由僧人演智募化,在潭前创修龙王庙及大殿一楹,草创伊始极形卑陋。届清光绪廿七年(1901)三月一日,复经现在住持上徹长老将殿宇重加修茸,及增修庙宇数处。光绪卅四年(1908)在莲华峰建修观音阁,至民国九年(1920)添修两廊方丈等室,迨民国十三年(1924)因天时亢旱,禾稼尽枯萎,各屯土人共至龙潭虔诚祈祷,甘霖顺时而降,田苗勃然而兴。农民大悦,遂慷慨乐施,踊跃捐助,将各殿重修,并增建围墙、山门钟鼓二楼’。”从演智大师建龙王庙的乾隆年起到清末民初,一百多年时间里,“庙里的住持换了八世”,自从上徹长老担任住持后,在他的努力下,庙宇进行了重修和增建,才使龙潭寺初具规模。伪满时期的报纸对当时的龙潭寺是这样描写的,“每逢春夏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盖曲径幽僻,桃李杂列,群山环抱,野鸟呼人,山花媚客。内中有龙王、娘娘、佛、老爷四庙,魁星阁、观音阁、玉皇阁,各庙阁幽间静雅超俗。殿后为五台,登五台一望峰廻路转,潭边绿柳如垂丝,青萍点翠,世外桃源宁有过乎?”
   开原古有八景,龙潭寺榜上无名,自上徹大师入主龙潭后,寺庙模样大变,上世纪三十年代也被人凑齐了:双潭印月、古刹朝晖、莲花春色、龙殿霜柯、云峰秋眺、松岭听涛、坐花醉月、曲径听鹂等龙潭八景。从当时报纸对八景的介绍,让我们对龙潭寺最初的景色和布局有了粗略的印象。八景:1,双潭印月,因山中有两水潭,东西并列,水深莫测,相传龙潜其中,每逢阴雨,潭中的白气上升结为云雾,故以龙潭称之。潭北建碑隶书“龙潭”二字。西潭中建有六角亭,东面额曰“邀月”,东南面额曰“开鉴”,南面额曰“云影”。至夜则月印波心,举杯对饮,更觉神气清爽;2,古刹朝晖,龙潭寺在西山麓,中为正寺门,左右便门各一,南北西墙角建钟鼓二楼。佛殿三楹,中间供的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两旁,一边是三霄娘娘(又称感应随世三仙姑、三霄仙子),一边是关公关老爷。北廊三间为客室,南廊三间为方丈院,每日沐浴朝晖之中;3,莲花春色,莲华峰山麓有石磴百余级,直达峰腰平台,平台上建有观音阁,山顶建有小亭,起名“静观”;4,龙殿霜柯,龙王殿建于北山之下,正殿悬挂光绪御笔匾额“威靖沧澜”,院中有千年松柏各一株,“浓阴匝地荫蔽数亩”;5,云峰秋眺,龙潭寺西最高峰为拂云峰,峰下岭头建木坊,大书“造极”二字,山颠有亭,额曰“许醉亭”,旁有古木一株,居高临下,可穷千里之目;6,松岭听涛,叠翠峰半山腰有台,“青松成林,苍翠欲滴,中建圆亭,覆以蓬茅”;7,坐花醉月,龙潭寺北有一块空地,绿草如茵,三面青山环抱,席地而坐,其乐融融。山口建坊,上写“坐花醉月”四字;8,曲径听鹂,凌霄峰下有登山曲径,山路迂回,山上建坊,额曰“听鹂”,为游人憇饮之所。
   据1929年《东亚画报》报道,龙潭寺的亭阁庙宇中的楹联很多,也不乏佳作,并举例说,如:“七鼎名山 坐定时俱忘色相 任凭他风花雪月  两潭深水 清净处别有乾坤 那知道春夏秋冬”,还有一联:“潭洞湖池 潮浪澄清渊澈湛  洪深法海 江河润满湧婆娑”,全用水旁之字,独具匠心,但不知楹联何人所写,登于何处。
   龙潭寺“群山罗绕,蒼翠欲滴,梵宇建于山腰,佛殿数座,三面对峙,藏有龙齿一枚,重五斤半,验悉石质,纹则斑然。天井中有神树,内住蛇仙颇灵,”还有“龙潭方圆丈余,水深而澄清,不可测底,大旱来祈,必得甘霖,”故香火不绝。再加上龙潭寺靠近1926年建成开通的开原到西丰的铁路线,“自石家台就道,登开丰汽车,经开原城、赵家台两站,至威远堡门下车,再步行七里便抵该地。”由于十分方便,因此每逢星期六、日游人不少,去的人多为铁路沿线的开原、西丰县集体组织的各机关团体职员、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和个人。“开丰铁路公司为增游人兴趣起见,在该寺附近建造牌楼五个,大小茶亭六个并于乘客减轻价目”,从开原驿至威远堡的客车个人票和团体票都进行了减价。图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为民间的吉祥日,也是龙潭寺庙会的日子。庙会一般由开丰铁路公司主办,公司会加开到威远堡的游览列车,同时印制龙潭山游览图,分赠本地各机关、学校和商号广作宣传,有时还会从大连、奉天、开原驿等处邀来名角演唱数日露天大戏。据旧报载,1937年的庙会,在露天“戏台傍路南有大树一株,其枝最高处距地二丈许,上蟠一大蛇,黄质黑目,其粗如臂,闻戏台锣鼓声即出昂首,而戏止则隐去。游人聚众观者颇众,均谓蛇仙特来观剧。而前后几天赶庙会的人多达万人。
  最后修改于 2023-08-21 11:15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