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铁岭(44)早期的师范学校

分类:铁岭记忆
2020-05-09 14:41 阅读(?)评论(0)
              早期的师范学校
    二十世纪初,全国各地兴起劝办新式小学堂的浪潮。1905年7月,在铁岭城内的银冈书院诞生了铁岭的第一所官立小学堂,为了解决今后办小学师资力量不足问题,1906年在银冈书院内还“开办简易师范一班二年毕业……以张嗣良石之璋主其事”,用来培养小学教员,这应该算是铁岭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学校。在县劝学所的努力下,不到五年,铁岭城乡陆续开设的官立、公立小学校已近百所,十年后,更是达到二百余所。由于新设小学如雨后春笋,因此出现了小学教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区区一个简易师范如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
                           (银冈书院里的师范学校)
    劝学所总董刘东烺为了解决学龄女童上学难,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2月,率先在自家宅院内创办了官立女子学堂,1908年学校改办铁岭县女子师范学校(初级师范),用来培养小学教员。当时学校招收的学生为高小毕业生或与其文化程度相当者,每年招收学生一班约五十人左右,当时女子师范的校址在城厢南门里第二东胡同(今天第四小学的位置)。新建校舍正规整齐,不足的地方是院落稍小,为了便于学生实习,女子师范又设立了附属的高等国民小学校,小学校与师范学校南北院相对,极为接近。建校以来,有石炳观、吴源慥、刘恩麟、周纯仁等人相继担任过女子师范学校的校长。 
    1922年时,县立女子师范及附属高等国民小学校已有校舍43间(其中师范占28间,附小占15间),均为银冈学会所建,有师范生60人,附属小学学生171人。
    1921年(民国十年),按照教育部第209号训令:遵照第六次全国教育联合会推广蒙养园议决案,县立女子师范又成立了蒙养园(幼稚园),地址在城内县教育会后院,有房8间,招收六岁以下的儿童。1930年时,蒙养园有幼童42人,负责人是祝香莲。
    1926年9月,县立女子师范附设女子缝纫科。“教室三间实习室三间内有缝纫机器三件因成立未久一切建设尚在筹备中其余设备如校具等均与女中(注:师范与女子中学合设一院)合用”。
    除了女子师范学校外,1909年(清宣统元年)7月,在当时的劝学所所长曾宪文的积极筹措下,一所正规的县立师范学校在南关果子园街路南设立。
    1914年(民国三年)师范学校与刚刚成立的县立中学校合办在一起,两校“在南关果子园购得吴姓马姓地基各一段建筑楼房并一切校具仪器规模大备……全校计楼房十一间瓦房四十七间平房三间草房五间洋铁瓦房五间全校面积四万二千五百方尺体育场二万零二百五十方尺”,“院落宏敞……操场面积极广平时操练或运动满能敷用”。因为操场很大,县里的一些大型活动,如:人数众多的集会、运动会等都在此举行。
    1915年(民国四年)3月,师范学校附属国民学校成立,有学生40人。8月,在县立师范学校院内设立了师范讲习所,招收了学生43人,设置师范讲习所的原因,是因为“欲多添本科师范又苦于款项无着”,只好以简易师范来临时抱佛脚,以解小学教员不足的困难局面。为此,8月31日,铁岭县知事陈艺特地向奉天巡按使发送了《筹设小学教员讲习所案》的报告:“查初等小学为义务教育自以普及为指归而欲教育之普及非培养小学教材不为功铁邑全境学校后设立者已二百一十二处从前师范本科暨简易科虽已毕业四班而教员仍有不敷应用之虞况欲达教育普及之目的必力求小学之扩充则所需教材更宜预为储备兹拟遵照师范学校小学教员讲习所办法开列于后”。讲习所每年招生额为五十人,学制两年,学生毕业后可派充小学教员,也可以在不够条件设立学校的地方设馆授徒。但是,招收高小毕业的学生且只短短学习两年后就去当小学老师,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1920年初(民国八年十二月)奉天教育厅发出61号训令“……查各县立师范中学办理仍多不善师范为教育之母中学为人才之基均关重要而在师范为尤甚师范不良则谬种流传贻误将来……师范五级用款较钜断非现在县属财力所能给且县属学务应注重小学若勉强办理不惟师范无完善之组织即小学亦难望扩充……自民国九年上学期始……其县立师范即一律毕业一级停止一级全级毕业即完全停办如师资过于缺乏之县为一时应用计可暂设师范讲习科以应目前之急至县立中学在学款四万元以上之县分而学生确足四级者准其续办否则亦照县立师范停止招生办法办理所有腾出师中各学款专作各该县扩充小学之用”。地方上经费捉襟见肘,只好把师范停办,铁岭的县立师范学校也奉令此后不再招生,到了1922年7月,在校学生全部毕业后,师范学校就关门了。年底,奉天省又宣布从本年度起实行新的学制,“为应小学师资急需计得暂设师范讲习科一年毕业”,但此权宜之计仍是不行,第二年,奉天教育厅又发出了第874号训令:“各县小学逐渐扩充教材时虞缺乏自应注重培养师资以固基础现在师范学制业经改定自十四年起财力充裕地方须设师范一处”因此上,自1925年始,铁岭县又呈省请准开办了初级师范学校。
    当时的初级师范和县中学“两校仍在一处校长一人兼任名曰铁岭县立师范中学校张佩文李向春孙成善刘绍唐张守衡杨春霖相继为校长”
    1928年铁岭县各级学校有教员459人,其中,高师毕业者12人,师范毕业者223人,师范讲习所毕业者110人,中学毕业者53人,其他未经任何学校毕业者有61人。师资力量依旧严重不足。
    伪满洲国成立后,铁岭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是刘恩麟(奉天省立师范毕业),以后是周纯仁。下属一所铁岭县立女子职业学校,校长陈凤渊(天津高等工业学校毕业,民国十九年四月任职)。学科:缝纫科,有实习场三间,机器九架。                 (1934年伪满铁岭运动会,女子师范学校团体操表演)
    县立师范学校校长是郑禄(奉天高等师范专修科毕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时间三年。所学课程有:国文、修身、英语、代数、几何、教育学、教育史、学校管理法、心理学、论理学、教学法等。以后,伪满政权以“学校现在所使用之教科用图书概系中华民国发行者其内容多不适宜我国国情故痛感其使用有急速废止之必要”为借口,为了培养出符合他们要求的教师队伍,以实施对广大小学生的奴化教育,将师范生所学的教科书作了重大修改,增设日语课为必修科;增加经学课,专讲王道易经;开实业课,为日本开发东北服务。
    日本投降后,伪满闹剧收场,在国民党统治下的1946年9月,号称培养“一市一镇
六县”师资的铁岭师范学校成立。所谓的一市一镇六县包括:抚顺市、银州镇、铁岭、康平、法库、清原、新民、抚顺六县。学校地点设在原日本寻常高等小学内(今天的县医院)。第一任校长姓胡,半年后升为省督学走了,又换了个“东大”毕业的刘凤训当校长。除了师范生外,学校内还设有初中部十个班,总计有学生八百余名。学校设有教务、训导等四个处,还有礼堂、会议室、卫生室、理发室、夫役室等建筑设施。在1947年发行的《铁岭教育》杂志上有人作诗吹捧说:“我校是中央,伟大的学堂,规模很宏大,一番新气象”。
1948年10月,师范学校的同学和市民共同迎来铁岭古城真正的解放。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