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格子

分类:往事
2019-09-23 18:36 阅读(?)评论(0)
                  踩格子 周宜(写于2016年)
    知青朋友们回忆起干农活,很多人记得最清楚的是割地 — 割豆子、割高粱,拿几根垄、怎么捆法,都记得清清楚楚,真让人佩服。而我呢,常常从记忆深处泛起的却是春天种地时的踩格子。
    1969年,到辽宁昌图县插队后的第一个春天,正值播种的大忙季节。刚突击抢种完主要作物苞米,小队大车倌儿伦大哥就专门点名要我跟犁杖,说我“格子” 踩得好。大车倌儿即大车组长,是生产队领导班子的重要一员,所有赶马、牛、驴车的车老板儿都归他管。被他从大帮里挑出来,显然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那么,踩格子是怎么回事呢?春天种地,除了种苞米要靠人用锹挖坑点种外,其他作物(高粱、谷子、大豆等)都要靠牲口拉犁来种。通常有两种种法:一种用犁杖,一种用耲耙(huai ba),一般都是一组四个人。种大豆用犁杖,一个来回种一根垄;去时车老板儿赶着马扶着犁,破开垄台,翻出的土堆向垄沟,随后的两个人在塇土上走直线,后一个人要踩在前一个人的脚空儿里,把土踩实,这踩出的一溜脚印就叫“格子”,老农用手把豆种均匀地撒到“格子”上;回来时,踩格子的先走,在种子上又踩一遍,点种的空走回来,最后车老板儿赶着马扶着犁从另一侧垄沟翻土盖上种子,这根垄就种完了,而且上一年的垄台变成了垄沟,垄沟变成了垄台。农家肥是事先滤在垄沟里,改垄后就在豆种下面了。种谷子(小米)、糜子(大黄米)和高粱(秫米)等小种籽用耲耙,一趟种一根垄,地是先翻好起了垄的。耲耙是一个木制的架子(见下图),下部装有一个犁头,由马拉着跨着垄台走,犁头就在台儿上劐(huo)出一道浅沟,耲耙架后边拖着一个“拉子”,是木制的长把手下面带有八字形两条“腿”,骑着垄台走,两条拉子绳很长,点种的敲着“点葫芦”跟在耲耙架后往浅沟里点种,有时再加一个人往种子上撒化肥,等拉子过来就把浮土推进沟里把种籽盖好,扶拉子的人同时踩格子,后面还有一个踩格子的。跟耲耙踩的叫“上格子”(与种大豆踩的“底格子”相对),留在地表面上。踩格子要拄一根棍,以保持身体平衡。
    我跟犁杖时是前边那个踩格子的,跟耲耙时扶拉子。后边那个踩格子的,如果劳力不足就用十几岁的孩子,挣一半工分的叫“小半拉子”,稍大一点挣2/3工分的叫“大半拉子”。我的本事是走得特直,步子又小,即使是个女孩跟在后面,小脚也能把格子踩“严”,即脚印搭着脚印,不留空。踩成的格子甚是好看,尤其是“上格子”,最后在新鲜的垄台上留下一道脚掌宽、溜直不断线的印迹,是春天大地的绝好点缀(因此大车倌儿一目了然就知道谁格子踩得好)。踩格子的作用是加快反润(让土壤水分往上返),利于种籽发芽。踩格子这工作很重要啊。
    我不怕走路,扶拉子也是高手,所以觉得踩格子是所有农活中最轻巧最胜任愉快的,不用负重,也不紧张,只要尽心尽力倒小步就行。并且跟犁杖时如果回来那趟走得快,到地头还能坐在犁杖架上歇一会儿。另一个最大的优点是不费脑筋、不用四外张望,可以静下心来想事,或由思想任意翱翔。辽北一马平川,地阔垄长,我曾在踩格子时理清了纷乱的思绪,纾解了压抑的心情,想出了对妹妹所遇“难题”我能提供的最好答案,就连小时候背诵的后来几乎全忘了的烈士诗抄 “慷慨悲歌” (又作“七歌”),也一句一句地回忆了起来。踩格子这活儿真好!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久违了,我梦中的黑土地,空气里飘浮着潮湿马粪味的春天,和那和煦阳光下脚踏实地的踩格子… …
----------------------------------------------------------------------------
后记1:到美国之后,听说警察如果怀疑某人酒后驾车,把车截住后,常常会先让那司机在地上走直线,走不直的就是喝多了。多年前我有一次打完工半夜出来,真就远远看见一个人,在警察指挥下摇摇晃晃走不直。我心里偷偷笑:“哈,走直线,那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呀”!
后记2:去年与下乡时的农村“小伙伴”通电话,提到种地的事,他说早都机械化了,像耲耙啦、拉子啦,现在的孩子见都没见过。今非昔比了!
  最后修改于 2019-11-21 00:45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