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34)伪满铁岭的公路运营

分类:铁岭现在时
2018-06-09 12:13 阅读(?)评论(0)
                     伪满铁岭的公路运营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张在中国东北的势力,除了控制铁路外,对公路也不放过。在日本关东军和满铁策划下,伪满洲国交通部成立了专门负责修路事宜的“国道局”,并且与日本关东军紧密配合,将国道建设交由关东军设立的临时道路建设事务所承担。
    当时的伪满“国道”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国道是指连接新京(长春)与主要城市及港口的道路及“国防”专用线。要求路面必须宽7米以上。二等国道是指连接各主要城市之间和由各主要城市通往主要县城及车站所在地的道路,路宽要求6米。三等国道是指连接各县城及由县城通往地方城镇的道路,路宽没有明确规定,一般以原有宽度为准。
    修建“国道”占用了大量的农田,扒掉了许多的民房,还无偿征用民工、车辆,给老百姓造成很大损失。                               (伪满国道建设)
    有了公路就有了公路客货运输业。伪满洲国在公路运营上采取了公营和民营两种方式。所谓公营,也就是“国家”经营。伪满规定公营的范围是:1.与铁路并行的公路;2.代替铁路的公路;3.有利于镇压、维持治安和掠夺经济资源的公路,这三种公路的营运权由伪满委托“满铁”垄断经营。除以上三种公路外,才可以由民间(日本个人、中国个人)经营。从此,日本人把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输权都控制在手中。
    据日本铁岭领事馆领事近藤信发给日本的“自动车运输报告”中所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在铁岭只有一家“东北长途汽车公司”,经营着铁岭到法库间的客运线路,每天往返一次,票价3元。虽然铁法之间只有区区50公里的距离,但汽车跑一趟少则3小时多则要5小时。如果赶上夏天雨季到来,河水暴涨,道路泥泞,还要停运几天,公司归何人经营,不详。
    伪满洲国成立后,在铁岭组建的私营汽车公司有:
    1932年5月4日,合资的铁法长途汽车公司开始运营。公司代表是日本人山崎芳助,资本金15000元。公司所在地:铁岭敷岛町四丁目。公司有定员22人的汽车四辆,运营线路两条,一条铁岭到康平,另一条是法库到奉天(沈阳)。
    1932年11月15日,日本人吉贺岩的长途汽车公司成立,资本金20000元,公司所在地:古城西门里大街。公司有定员21人的汽车四辆,运营线路两条,铁岭到法库,法库到康平。
                     (伪满时期公路运营客车)
    1933年1月1日获得伪满洲国交通部许可,日中合办的“铁法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铁岭西关成立,铁岭日本居留民会的会长、日华银行经理纪藤义也担任总办,中国人常顺如任副总办、董事有下山恭次郎、山田桂藏、严佐臣、魏东阁,监事西尾信。公司的大股东有,日方:盐田重继、桥本胜藏、西尾信、山田桂林藏、松冈佐右卫门、下山恭次郎等人;中方有:常顺如、严佐臣、于文川等人,共筹集资本金50000元。汽车公司成立的消息当时还在《铁岭时报》上登载。6月,从铁岭到法库的公路“应急修理竣工”,因此,公司首先开通的是铁岭到法库的运营线路。铁岭到法库公路里程50公里,客运票价2.5元,汽车每天往返两次,有定员20人的客车四台(两台备用),都是1929年型的道奇车。还有载重量一吨的雪佛莱货车一台。汽车始发站在铁岭西关的聚兴栈院内,终点站在法库城内老爷庙东街义兴公司院内。车到法库要过辽河,开始时,汽车要靠摆渡船摆渡过河才能继续前行。从铁岭到法库的路线是:自县城西行五里至马蓬沟,船载渡辽河后,行二里至河加心、八里至三台子、五里至镇西堡、五里至永安堡、八里至孤家子、四里至腰堡、八里至夏家楼、十里至小明安碑,然后走娘娘庙、调兵山、红土垃子直到法库。1936年的9月,日满土木建筑株式会社在辽河建起了一座木桥(位置就在今天的双安桥上游),才省了船载渡河的麻烦。这条新路线所经过的站点有:镇西堡、孤家子、夏家楼、娘娘庙、调兵山、西大门岭。1935年,铁法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又开通了第二条客运线路——铁岭到大甸子,距离30公里,一日往返两趟,票价1.50元。途经站点有:销家沟、巡官屯、黑油房、兴隆店、宿老屯、黄石垃子、鸡鸣屯、线麻地。1937年,又相继开通了新台子到法库、大甸子到白旗寨两条客运线路。此时,公司共有汽车九辆,除了两台从事货物运输外,其它是客车。
                         (1936年建成的辽河木桥)
    铁岭除了日本人经营的汽车公司外,只有中国人徐兴源于1932年5月12日在铁岭大手町三丁目建了自己的“大同汽车公司”,投入资金2000元买了一辆能乘坐5人的雪佛莱汽车,专跑铁岭城内到附属地的线路,无固定发车时间。伪满时期的公路运输业实际上是被日本人所操纵的。铁岭的民营汽车运输业也是落入几个日本人手中。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汽油、酒精严重短缺,民运汽车多数改以木炭为燃料,加之进口零配件来源断绝,东北的汽车运输业朝不保夕,苟延残喘,基本上陷入了停滞状态。
   东北公路网的形成,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资源的掠夺,方便了日本军队的调动,镇压东北的抗日武装更加残酷。1937年,满铁为建立交通运输军事体制,成立了汽车局,日军成立了独立的自动车大队(铁岭就有一支隶属于日寇第四十四军的第112汽车队,代号远征)。所有这些更为日本鬼子沿铁道、公路长驱直入进入华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创造了便利条件。
                                 (日寇的汽车队)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