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
伪满“鲜农”的集团移民 1910年8月22日,日本伊藤博文政府和朝鲜政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完全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为了推行移民侵略政策,强化对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实施了“日人移韩,韩人移满”的政策,此后,许多朝鲜人进入中国东北。 朝鲜的移民中多是种地的农民,在奉天省内,主要是流向开原、铁岭、西安(今吉林辽源)、西丰四县。铁岭县境内的靠山屯、长沟沿、沙坨子等地居多。他们自寻关系、自觅土地,属于自由移民,他们的到来把水稻栽培技术也带到了东北。 1919年2月4日,铁岭朝鲜移民的自治组织“铁岭地方朝鲜人农业组合”宣布成立,组合长张宣根,会员600人。事务所设在铁岭附属地内的柳町、朝鲜人张宇根的民宅内。1922年,事务所迁到古城西关,日本居留民聚集的敷岛町(今天的正义路),更名为“铁岭朝鲜人民会”,这是一个亲日的团体,主要是处理有关朝鲜人教育、卫生、产业和其他公共事务。 伪满时期的1932年1月,日本“满铁”地方农务课制定了《满洲移民策要纲———鲜人部分》,计划在20年间,每年向东北迁入朝鲜移民5000户,达到在东北扶植10万户朝鲜人自耕农的目标。朝鲜总督府也设立了“满鲜拓殖会社”,开始进行有组织的移民--集团移民。 在铁岭,朝鲜总督府委托日本东亚劝业株式会社援手,在距乱石山“驿”(火车站)以西的沙坨子、荣家屯、汤牛堡子和后来加入的新安屯四个村里,强行占有和收买当地农户的土地,为“鲜农”入驻提供水田灌溉机械和资金上的支持,一步步挤占了当地农民的土地和家园。朝鲜移民迁入此地后,相邻的几户或几十户之间组成了所谓的“部落”,并与附近的其他部落联合在一起组成了“集团农场”--乱石山农场,并设有事务所进行管理,1934年农场改称为“铁岭农村”。 为了防范当地农民对朝鲜移民抢占土地的不满和反抗,农场里长驻有两名警察署的警察(918事变时,日本铁岭领事馆还临时增加至10名警察来保护朝鲜人),不仅如此,还给移民配发了武器。为了抵抗抗联武装的打击,在“劝业公司事务所”所在地的沙坨子还建起了两层的炮楼。 大批“鲜农入植”后,“铁岭农村”规模扩大。据1936年4月的不完全统计,其中,沙坨子总户数231户(本地147户,朝鲜本土来住户84户),人口1297人;荣家屯总户数57户(本地27户,朝鲜本土来了30户),人口264人;汤牛堡子总78户(本地52户,朝鲜来26户),人口318人;新安屯,朝鲜本土来50户,人口258人,合计:整个农场总户数416户,人口2137人,其中朝鲜人户数达到190户,“鲜农”占有耕地面积1085天地,每年所生产的水稻全部被“满鲜拓植公司奉天精米所”收购。朝鲜移民的到来剥夺了当地农民生存的空间,正如1935年《东北通讯》所记:“由朝鲜总督勒令鲜农移往东北,以使日本内地人民渐次移至朝鲜,鲜总督委托东亚劝业会社在东北代为收买民田,威胁强迫,无所不用其极,以致东北当地人民含泪出让,流离失所不可数计。” 。 除了沙坨子一带有朝鲜“集团移民”集中居住外,在铁岭的马蓬沟一带也有集中的朝鲜移民迁入。马蓬沟位于铁岭驿铁道西侧,辽河左岸,周边有苗台子(60户),盛台子(70户)、江河泡(100户)康西楼(40户)、五角湖(60户)、大莲花泡(220户)、小莲花泡(100户)几个村,农户多为菜农。 1934年春节后,当地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日本铁岭警察署的岩田在铁岭县长杨宇齐的陪同下来到大、小莲花泡和二台子几个村,借口收容安置“鲜农”,要求当地农民让出500天地的土地。警务局长中村指导官还带同“鲜农”对马蓬沟附近7个村的土地面积和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虽然当地农户极力反对和抗争,但在日本警察署暴力威逼下,只得与“铁岭朝鲜人民会”签订了5年的租地契约,将马蓬沟下游的500天地土地出让给了朝鲜移民“马蓬沟农场”开设水田。当时的《黄沙半月刊》杂志还进行了报道:“为救济鲜农失业起见,将铁岭县马蓬沟民地占用三千亩,预算可收容鲜农五百余人,开垦水田,致遭农民之反对,卒因日方用暴力压迫,地主方面只得屈服,乃于五月中旬,尽数让于鲜农,现正积极挖水沟,即将开始种植云。”。 在日本警察署的保护下,铁岭、奉天、法库、康平和鞍山共计125户,547人的“鲜农”集体迁入了马蓬沟,他们将当地农户的蔬菜地改为了水田,做着自己栽培水稻的先期准备工作:修整道路;在苗台子村北的辽河岸边安装了3台日本制造的抽水机和电动设备,挖掘了干、支水渠,当年就种植水稻约400天地。因农场靠近铁岭城,交通十分方便,为加强警备,伪政权在大莲花村设了包括巡长在内的3名警察驻守,维持当地治安。 据1936年“铁岭县朝鲜人民会”对朝鲜人耕作水田的调查,当时,“鲜农”(除了沙坨子、马蓬沟集团移民外,还包括长沟沿、七里屯、地运所、柴河沿等地朝鲜移民)在铁岭占有水田约4150公顷。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本移民基本上都被遣送回国。当初被东北人民称作“二鬼子”、作日本爪牙的一些朝鲜人也纷纷逃回国内,而占朝鲜移民71%以上的“鲜农”,由于是长期在东北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学会了中国话,在当地置有自己的土地和产业,因此上,不少人仍有意愿继续留在东北种水稻。 1947年8月,国民党东北行辕发布了“东北韩侨居留证领发办法”,规定:“对于善良而有正当职业……之韩侨,凡暂准居留我国者,准其继续居住,并发给居留证。”,“居留证之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仍愿居留者,可请续发”,主管发给居留证之机关为地方警察局,监督机关为东北行辕韩侨事务处。当时包括“鲜农”在内,在铁岭的朝鲜人还有6千6百多人。
最后修改于 2019-11-21 00:45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